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13|回复: 0

事实证明,关键不在于技术,而在于人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0

回帖

5

积分

新手上路

积分
5
发表于 2025-11-9 11:43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互联网档案馆举办了25周年线上庆祝活动,创始人兼数字馆员布鲁斯特·卡勒发表了主题演讲。您可以在这里观看演讲视频,或阅读以下文字稿。从亚历山大图书馆开始,千百年来,人人享有所有知识一直是人们的梦想。其理念是,只要你足够好奇,想要了解某些事情,就能获得相关信息。印刷术和安德鲁·卡内基的公共图书馆都曾许诺过这样的愿景——它们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公民意识和民主进程。而互联网则为真正实现这一梦想提供了契机。
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千年一遇的机遇。只有当我们改变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方式时,这个机遇才会出现。从口头传授到手写,从手写到印刷,再到如今从印刷到数字化。我有幸在1980年亲历了这一变革,当时我就想:这是一个多么绝佳的机会,可以尝试去影响这一转变。
摘自 《生活》 杂志,第19卷,第11期,1945年9月10日当然,我们是在前人远见卓识的基础上 电报数据库 发展起来的。构建一个环环相扣的出版系统的梦想由来已久。范内瓦尔·布什1945年发表的文章《我们如何思考》在20世纪80年代仍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。还有泰德·尼尔森的“世外桃源”(Xanadu)——一个超文本世界。以及道格·恩格尔巴特的注释方式,使人们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。
关键不在于电脑,而在于网络,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。当然,任何人都可以上网写文档,这很好。但你能让每个人都成为出版商吗?无论身处世界何处,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声音和社群吗?人们的写作方式能否让其他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?到了1996年,我们实现了这一点。这就是万维网。有了互联网这个全球出版网络,我们终于可以建立图书馆了。是时候建立图书馆了。1996年,我想:我们为什么不建这个图书馆呢?我的意思是,这能有多难?当然,我们可能得把整个图书馆数字化,但这应该不难吧?
于是,我们几个人决定,就这么办吧。我们首先着手存档最易逝的媒体——万维网的网页。在开发 Wayback Machine 之前,我们花了五年时间做这项工作。我们的想法是记录人们发布的内容,并能以全新的方式加以利用。我们能否建立一个资料库来保存所有这些资料,然后加入计算机技术,从而创造出新的奇迹?我们能否利用计算机和我们预知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技术,将人们联系起来,连接思想,在彼此的理念基础上进行创新?最终,我们能否让世界变得更智能?我们能否通过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提高人们的智力?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可以阅读其他人写的东西,还因为机器可以帮助过滤信息、扫描海量知识、突出最重要的内容,并为海量信息提供背景信息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携帯版|小黒屋|Quetzal Audio

GMT+8, 2025-11-20 01:57 , Processed in 0.047632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Copyright © 2001-2025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